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渔港和北海国际客运港。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房地产业曾经让北海辉煌过,让北海趴下过,如今却在北海的发展中起到了挖渠引水的作用,这是许多人所没有预见到的。未来的北海不仅是宜居的城市,也一定是创业的城市
迁 居
北海的房子便宜早已名声在外,我就是在2003年来北海买房定居的。
我来北海买房,是缘于收看了央视四套播出的北海市长访谈节目。说是那里的房子每平方米1000元出头,不到我所在的兰州市的一半儿,这让我很动心。那时候我刚从部队转业,家属无固定工作,一家人没房住,还面临着接下来的艰苦创业。这么便宜的房子,又建在沿海开放城市,何不前去窥探一番?
正月初三我们一家人赶到了北海。出门时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到达后满城绿色,温暖如春,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房子的确像听说的那样便宜,可满城是烂尾楼和断头路,从高楼顶上看下去,到处是停建的楼房、撂荒的土地和小块农田,感觉整个城市就是一家停了工的超级建筑工地。我们在兰州市居住了10多年,以省城人的眼光来审视这里,的确有些惨不忍睹。我是当兵的出身能吃苦,妻子生长于农村也不过于讲究,觉得只要房子便宜就行,于是一咬牙买了一套。接下来的生活中,开始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这里竟然没一家像样的商场。作为市区主干道的北海大道,人行道牙上还铺着沙石。我女儿同学的家长,基本上都无固定工作,她抱怨说我把她送进了农村中学。新认识的当地人经常问我们:“吃没吃过米饭和海鲜?”“老家是不是都是沙漠?”女儿自嘲说:“我们来到了夜郎国。”眼前这样的现实,与我们心目中的沿海开放城市相去甚远。孩子们不甘心,我就劝他们多努力读书,将来能去的好地方很多。老婆有抱怨,我就安慰她说,安心创业要紧,老了带她再回北方。
看到我在北海买了房,战友中也有人心动,先后来了几位找我帮他们买。成交了几套后,又让我帮装修帮出租,还劝我把这事儿当做事业来干,也算是创业的起点。我觉得有道理,就着手办起了一家房屋托管公司,从此就与北海的房地产结缘了。每个人的购房需求和目的不同,考虑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有位老领导先咨询我,北海市级财政收入多少,有什么支柱产业。我说是20亿元左右,听说还债台高筑。北海港只有200万吨吞吐量,市区西边有个20万吨的炼油厂经常冒黑烟。他听了就摇头不买了。有位老人都交了购房定金,可他儿子打来电话说,他的同学们都戏称北海为泡沫经济博物馆。老人决定不买了,定金都没要。有一对教授夫妇想来北海买房养老,向我了解这里的博物馆和大学情况。我说暂时没有,他们就断了这个念想。有位老干部来买房,到广州转车再坐大巴到北海,一路上先看了广东再看广西,就像先喝了糖水再喝白开水,始终觉得后者苦涩难咽。汽车进北海市区,走的是北部湾东路,路旁的房屋破旧不堪。下车看到汽车总站低矮破旧,他的心已经凉了半截。见面后就问我:“你说北海好,为什么人少车少,好地方必然人多啊。”我没法回答他。离开时看到火车站广场上卧着一群黄牛,还不忘挖苦讽刺北海一句:“等火车的牛比等火车的人多很多。”已经定居北海的一对老夫妻,儿子乘飞机赶来与父母过年团聚,因为正月初一没有开往北海的车,在南宁的酒店里睡了一天一夜,他们不久就卖房走人了。我还发现许多外地人低价抛售了自己的房子,高兴得像股票解套了似的。当时北海人也都是不买房子的,对我们的选择都报以摇头和叹息。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炒房炒地轰动全国,最后泡沫崩溃,好多家庭被烂尾楼套牢,吃尽了苦头。有个当地人曾经给我说,别给他提买房子,听见那三个字他就想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中的伤痕没有消除,信心自然难以树立起来。
宜 居
这个时候上海购房者突然来了。成群结队出现在各个售楼处,出手大方,动作迅速,成交量大,捡白菜似地把积压库存的商品房买了个精光。他们大多不为养老居住,主要目的是将来再把房子卖给北海人。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上海人的精明,这个预言在10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事实。
2008年之后,北海的房价逐渐涨到了每平方米5000元以上。应了买涨不买跌那句老话,又来了许多找我帮买房的人。这时的购房者与之前大为不同。来时多乘飞机和高铁,事先都在网上做足了功课。比如北海的工业有了石化、电子、新材料等3000亿元产业,市级财政收入接近200亿元,新建了园博园和普度寺等,这些都不用我再费口舌。桂电和北航在北海办了大学,北师大和中央民大在北海办了附中,他们也都一清二楚。进了市区甚至都不用我带路,看得出是有备而来。知道北海以前房价是1000多元时,都后悔没早来买,我就安慰他们说:“永远迟一步,永远早一步。”我劝他们出手要谨慎,他们却批评我不够大胆。理由是北方县城里的房价都是五六千了,讥笑我这么多年只知道托管房屋挣小钱,没倒腾几套房子,真是白待了北海。
当然,并不是所有客户都盼望北海尽快现代化。许多退休者家本身就在大城市,他们想在异地居住,为的是摆脱人多繁杂,追求的是宽松安静,注重的是文化品位,需要是调节身心,颐养天年。我推荐他们来北海买房时,强调北海是国家新近批复的历史文化名城。他们不大相信,因为这个称号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包括兰州在内的众多省城都没有得到。其中有位老师认为我说的是鬼话,我请他上网查证,他说没有必要。他的观点是,北海以前是个渔村,连城都不是,如何还能是历史文化名城。我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他说他是教历史的,北海市区以前绝对没有筑过城池,不信可查证有无城墙和城门,就算拆了也是有遗迹的。我实地调查和上网搜寻,原来北海历史上还真没修筑过城池,这位历史老师的话不是妄言。
他来北海后,我带他去珠海路老街和德法英等国早先的领事馆,他参观后说,资料反映的多是向中国卖烟土和掠夺中国财富,谈不上什么文化。我又带他去参观普仁医院旧址和涠洲岛上的天主教堂,向他介绍外国医生治疗北海麻风病人的成就,他开始认识到北海的近代史是很有文化价值的。再看合浦汉墓和白龙珍珠城遗址,了解客家和 家文化民俗,之后他终于承认北海有历史也有文化,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了这个称号,北海的城市品位大为提升,渔村的看法开始淡化和消失。从那时起,陆续有了许多作家、画家、翻译家等前来买房定居,为北海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驱动力。文化名城的确立与产业的发展壮大,共同支撑起了新北海,改变了单一的气候环境优势,给新移民提供了足够的信心。
我的兰州老朋友吴守清,是我帮他买的北海房子。最初觉得北海条件差,打算带大了孙子后再来住。后来北海的发展远超他预料,就带着老少三代人过来了。小两口不久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现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多被传销诱骗来北海的人,金盆洗手后,发现北海房子便宜,创业环境好,干脆就地买房生活和创业了。近些年在银滩和市区许多街道上,陆续出现了不少烤红薯的,卖肉夹馍的流动摊贩,多数都是这种来路。买房者的多元化,带来了不同地域的饮食和文化,促进了这座海滨小城的都市化。10多年前在北海人的眼里,北方人就是东北人,东北人就是黑龙江人,黑龙江人就是哈尔滨人,那种简单生硬的模式化思维,现在早已被人当笑话来讲了。这时候广东人也来北海买房了,原因是广东城市的房价成了天价。由于语言、民俗和气候环境相同,广东的许多农民把进城安家的目的地选在了北海。
兴 业
这个潮流虽说才刚兴起,却已显出汹涌澎湃之势。孔雀一直往东南飞,为什么突然转向西飞了呢,因为北海这些年大发展了,整体条件并不比粤西的许多城市差,可房价不到那里的一半儿。这些人的购房目标是北海存量最大、且价格低廉的二手房,许多长期黑灯的房屋有望尽快亮起来。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一直是北海的重要发展手段,始料未及的是北海的房地产业竟然也承接了广东的人力资源转移。房地产业曾经让北海辉煌过,让北海趴下过,如今却在北海的发展中起到了挖渠引水的作用,这是许多人没有预见到的。
近两年来北海的购房者,更多是冲这里洁净的空气而来,用时下的话说就是躲雾霾,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了。中国这么大,没有一个地方会是完美的。北海以气候环境之长,来补某些地区之短,应该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体现。我的有些朋友有购房能力,却又优柔寡断,想听我的意见。我说南北气候环境各有优势,在两地各有住房是很幸福的。候鸟都知道冬天去南方,乾隆皇帝也喜欢下江南,近代以来的达官显贵,都热衷于冬天去南方度假。当今中国发展了,开启了商品房时代,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才有条件实现这个愿望。交通金融便利了,异地看病也能报销,手机里可以看到爱孙,过年可以发红包,视频中能猜拳行令、把酒言欢。我楼下住的一位老太太,夜里零点过了,还让远在杭州的儿子通过微信指点她使用影碟机。故乡其实并不遥远,千里南北可以一日往返。上一辈住完房子,下一辈又会接着住,顾虑增值贬值是徒增烦恼。我的这些看法和许多购房者是一致的。
习总书记2017年4月19日视察北海之后,北海购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包括恒大、碧桂园在内的许多大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没房可售了。政府不久前还为房子的库存量大而焦虑,转眼间又为价格上涨过快而忧心,于是出台了外地人只能在北海买一套房的限购政策。北海的房子开始变成了稀缺资源,炒房、倒房终于成为过去的故事。限购政策的出台,毋庸置疑是北海房地产发展的分水岭,可也没有改变其蓬勃发展的局面。新开工的大盘很多,恒大就开到了第4家。购房者的人数也并没减少,许多楼盘都人头攒动。我寻问其中一些购房者,他们说从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听到了北海的名字,心中就萌发了来北海买房的想法。他们是要来打拼和创业的,北海便宜的房价能让他们减少好多投入。这是一个十分喜人的景象,目前北海的买房队伍中,创业者人数已经逐渐超过了投资和养老者。养老的群体中,许多人也在追求老有所为,想在北海做些事情,并不甘心过饱食终日和无所用心的日子。北海已经被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必将会有大作为和大发展。未来的北海不仅是宜居的城市,也一定是创业的城市,我们这些买房定居的新北海人,对此充满信心。(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无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