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尔雅》一书的手跋。 (资料图片)
此书珍贵之处,在于卷中夹有一则手跋。寥寥数语,提示很多手写者的信息,也提供了手写者生平的重要史料
《石药尔雅》,唐梅彪撰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梅彪,西蜀江源(今四川松潘)人,少好道艺,性喜炼丹,生平事迹不详。因道家炼丹著作中所述丹药、丹方多用隐称,使用不便,故集各药、方异名,仿《尔雅》体例,撰成此书。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二《石药尔雅》跋云:“医方以药石并称,《尔雅》只释草木,石不及焉,梅彪取其隐名而显著之也。”
全书上、下卷共六篇。上卷“飞炼要诀”列“释诸药隐名”篇。所述168味药中石类81味,动物类40味,植物类42味,不明类别者5味。石类药约占半数,又炼丹家尤重矿物药,故全书以“石药”命名。该书最早见录于宋《崇文总目辑释》道家类。因所载多为当时常用中药,亦被宋《遂初堂书目》、清《抱经楼藏书志》归为医家类。诸药之别名异号考辨一直为本草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书篇幅不大,仅5000多字,保存不易,宋元刻本今已未见,幸明正统十年(1445)刻《道藏》本收录,流传至今。此清初毛氏汲古阁抄本为该书现存最早单行本,与《道藏》本文字有异,版本颇为可贵。又抄写精美,以砑光白纸、仿宋刊欧体字精写,中缝下书“汲古阁”,“玄”或避讳缺末笔。
汲古阁为明末著名藏书刻书之地,其所藏多精善,所抄所刻则以多精校与仿宋本闻名。汲古阁主人毛晋(1597-1659),常熟人。其藏书钟爱宋本,一遇宋本便不惜重金购置。当时宋本已很难得,毛晋便因藏书而刻书。据记载,汲古阁刻书规模极大,“后有楼九间,多藏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俱为刻书匠所居”。因毛晋多影抄影刻宋本,之后若干年其所用底本又多有散亡,所以毛晋实际保存下来的许多是宋本的原貌,加之精刻精印,素为后世研习版本、收藏古籍者所重。毛氏汲古阁抄本,书籍史上又称“毛抄”,毛氏创造了独特的影抄之法,抄写了大量传世十分稀少但文献价值非常高的宋、元、明珍贵古籍,以保存古旧本原貌、抄写精工、用纸绝佳著称,有“下宋本一等”、“稀世之珍”的美誉。自明末行世以来,毛抄本被学者、藏书家竞相收藏。
此书珍贵之处,还在于卷中夹有一则手跋。我国著名藏书家傅增湘(1872-1949)先生称“恐为南怀仁手迹之仅存者矣”。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擅长机械制造,善历法,懂兵器,会造炮。南怀仁还当过翻译,搞测量,教数学。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后,他次年便因汤若望荐至京供职钦天监,研究天文历法,改制观象仪器,后执掌钦天监。又因清廷对三藩用兵,奉命监造火炮。康熙十五年(1676),俄使尼果赖来京,任中方拉丁文译员。其官至工部侍郎,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他还被视为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
跋以鹅翎笔书写,云:“吾友何义门由南来,余见之。义门带有旧书,有命(名)书,甚好。内有新抄《尔雅》,取出一看,名叫《石药尔雅》。余见道家书甚宝。吾国有古时一人,是道人,一百余岁,传弟子,就是与此名同。我国那书是不传,因此宝。余问义门说:‘《道藏》有书的也’。何密死的命余跋之者,大清何密死的古学的也。康熙癸未,三品衔监正南怀仁学书。”跋中称何焯为“何密死的”,即英文MrHe的汉译拼写,语句亦欠通顺,符合外国人写法。何焯(1667-1722)字义门,博览群籍,长于校勘,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李光地推荐,奉召赴京。他大概此时得见南怀仁,请其作跋。落款“康熙四十二年”,与学界公认的南怀仁卒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不合,又为研究南怀仁生平事迹的一重要史料。
此本钤“毛晋”“汲古主人”“虞山毛晋”“子晋书印”“汲古得修绠”“毛 之印”“斧季”,为汲古阁毛晋、毛 父子藏印。傅增湘得于友人吴昌绶所赠。傅增湘,四川江安人,字沅叔,自号藏园、藏园居士,是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版本学家。傅氏注重蜀地文人著作的收集与汇刊,曾影刊此书,收入双鉴楼刊《蜀贤遗书》,亦关注到杨氏海源阁藏一同本,云“是同时写有二本也”。两本现均藏于国家图书馆。(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