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郭 翔)相比3年前,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稻农江延侠每公顷水稻能多收入两三千元,“产量没啥变化,但咱吉林大米品牌越来越响,加工厂收购价高了”。
近两年,吉林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推动整合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推出了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玉米、长白山山珍和吉林优质畜产品等六大公用品牌,形成“吉字号”品牌集群,而各地区也主动对接“吉字号”品牌,培育打造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形成了“母子”品牌矩阵。
吉林积极走出去宣传推介品牌,去年由政府部门牵头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组织多次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销宣传活动。“在‘吉林大米’这个公用品牌下,我们企业形成了‘米管家’的产品品牌。”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柱说,“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产品打入了广东等南方市场。
“种品牌”也让吉林农民尝到了“甜头”。洮南市是吉林优质绿豆产区,过去绿豆只能卖给当地粮食收购企业,企业再转手批发出去,农民收益不高,企业也只是赚个“小头”,大部分利润都被省外加工企业和经销商拿走。随着“吉林杂粮杂豆”品牌打响,当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产品直供给品牌企业,2017年每0.5公斤绿豆“增值”0.15元。
据了解,吉林将突出抓好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形成完整体系,全面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以质量管控保障“吉字号”品牌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