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为期6个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示范班” 就要在广州举行毕业典礼了。56名学员分别来自32个国家的中资企业,这也是全国首次有针对性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的外籍员工进行职业汉语培训。
埃塞俄比亚学员Habib Yasin去年入职美的集团驻非洲商务机构,6个月的学习后,他已经能够结合手势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6个月,我就会说中国话了。”他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很地道的中文名字“王海滨”。
任课老师介绍,职业汉语培训不计划培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中国通”,而是就外籍员工即将回国服务的中资机构及其岗位,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定制的“职业汉语”专门训练。这种职业角色“沉浸式”培训方式能够为中资机构培养企业急需的懂汉语的员工。美的集团就表示,希望自己的外籍员工经过短期培训,能够在工作中用准确的中文表达涉及职业角色的关键词汇、语句,如“汇率”“合同”“产品型号”等。
总部位于东莞的华坚集团目前在埃塞俄比亚建有6000人规模的工厂,需要600名懂职业汉语的当地基层主管,而其正在建设中的华坚国际轻工业园,预计未来需要3000—5000名能够用职业汉语进行准确沟通的基层主管。职业汉语人员需求十分庞大。
广州市贸促委一直倡导、推广国际职业汉语,并为本次示范班的开班做了大量工作。广州市贸促委主任王旭东介绍说,近两年,广州市贸促委积极带领企业赴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市场,越来越感觉到,国际职业汉语教育是我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的瓶颈。驻外中资企业和商务机构数量的增长和业务范围的拓宽需要吸纳更多海外人力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对进入中资机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都使得职业汉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国内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体系与海外市场需求脱钩,培养一个双语人才往往需要3—5年的周期,严重制约了中资企业发展与建设。
中山大学是本次职业汉语培训示范班主办方,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炜主持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刚刚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科学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培训体系。而其核心团队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建立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云平台”,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个性化教学、协同促进的教学模式。
首期示范班32国56名汉语“零基础”学员现在已经能够使用汉语与参会嘉宾进行交流了,成为能够用汉语工作的实用人才,他们回国以后多数能够胜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资企业和商务机构从事路桥、高铁、市政、产业园区建设等相关职业的管理工作。
按李炜的设想,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必须走出去,哪里有中资企业和商务机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就要走到哪里。他和他的团队将通过对首期示范班的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进而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职业汉语的影响力。下一步,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将朝着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国际职业汉语也将有自己的等级培训和认证,以及学业学力评价体系。国际职业汉语将以更标准化、专业化的形象,架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与合作之桥。
(原标题:首期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汉语培训示范班结业在即 六个月,我就会说中国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