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国税局1月9日对外发布的全年税收数据显示,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2017年大连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地区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全年实现国税收入760.6亿元。
据统计,2017年大连全市全年累计享受各项税收优惠531.8亿元,同比增长45.4%,创历史新高。其中,企业直接减税449.8亿元,改善民生减免16.8亿元,鼓励高新技术减免16.9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14.3亿元,“营改增”减免54.6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64.4亿元,均呈现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
传统产业税收增速明显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城市,近年来,大连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以水泥制品业为例,大连在化解过剩产能上出实招,逐步实行错峰生产,鼓励开展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协同处置,通过不断淘汰污染产能,有效推动了水泥行业转型升级。2017年,大连地区水泥市场趋于理性,行业收入及税收数据显露企稳态势,该行业税收同比增长260.5%。
一手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一手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大连在提高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能力上下功夫,不断促进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2017年税收数据显示,高端制造业中的电子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行业税收分别增长64.1%、39.3%和30.0%,均快于制造业税收平均增速。
“从数据看,制造业企业向中高端发展所产生的传导效应不可低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大连市国税局收入规划核算处王通源副处长介绍说,“这对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兴业态发展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
2017年,伴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浪潮,大连地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税收分别同比增长60.4%、58.2%、41.7%和38.2%,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大连地区,新业态的兴起还体现在从事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不断发展。
2017年12月25日,大连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正式启用,大连市当日新能源汽车新上牌和换牌车辆近300辆。大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之一,近三年来已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000余台,仅今年销售收入就接近20亿元,税收贡献近千万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带动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发展。2017年4月27日,大连松下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在大连保税区试运行,该项目主要生产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循环稳定及批次重复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无论是从企业个例,还是从整体数据,都可以看出大连经济发展的动能已经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新的增长动能正在不断地积蓄力量。”王通源说。
营改增多重效应释放红利减税降负激发市场活力
自2013年8月以来,营改增改革给大连企业带来税收减免总计83.56亿元,营改增改革扩大税基、拉长产业链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改善。
大连三川集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的企业。营改增后,该企业仅在外购服务一项就获得了600余万的可抵额。减税成为反哺投资的利器,营改增后的减税效应推动三川集团迅速发展,他们先后成立了原料采购、运输和建筑设计分公司,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93%,同时催生配套劳务公司34户。
营改增改革打通了行业间的抵扣链条,为拉长产业链、促进专业化分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营改增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主辅分离、服务外包、专业化服务等方式,把研发、设计、营销、物流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模式。”大连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副处长李赫明介绍说,“营改增将企业经营的税收成本降到最低,减税降负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生产壮大提供了保障。”
面对2017年税收数据,大连市国税局赵福增局长告诉记者,“数据给了我们信心。下一步我们要做好2018年的税收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改革创新,以营商环境建设为己任,为服务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贡献税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