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推荐文章
工商税务
用智慧守护“上上下下的享受”
2019-08-11 12:31:56


  1907年的一天,上海汇中饭店大堂内,好奇的人们围成一圈,观望着两部在楼层间上上下下的“洋机器”。七嘴八舌之间,人们得知“洋机器”叫电动升降梯,是美国奥的斯公司远渡重洋进口而来。据记载,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电梯首次出现在中国大陆。
  上下升降,时光荏苒,如今我国已成为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记者日前赴浙采访电梯安全保障工作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电梯作为人们最常接触的特种设备,与生活安全紧密相关。百姓期盼的安全感,正是中国特种设备事业一直以来的执着追求。

全面“体检”防患未然
  从20世纪初电梯引入中国大陆,到1951年新中国第一部电梯研制投产,再到今天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跃居世界首位,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电梯的关注,也从新鲜好玩过渡到了安全舒适。
  在电梯安全保障链条中,生产设计和制造环节居于首要地位。
  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的林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厂区内,耸立着一座近130米的高塔,身处塔顶能够清晰眺望到六七公里外的钱塘江入海口。
  “这座塔是新型电梯的试验场,我们设计生产的每一个电梯部件乃至整梯,都要在这儿经受严格的安全测试。”林肯电梯公司测试人员说,“一些整梯产品要在各种极端复杂的条件下,经过数月乃至一年的反复试验运行,确认没有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监管部门同样构建了严谨科学的试验、检验等监察制度,来保障电梯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在浙江省特检院内的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看到日常使用的各类升降电梯、自动扶梯正在接受“体检”。电梯门锁、控制按钮、自动扶梯滚轮、曳引机制动器……各个部件都配有专门的测试装置。
  在试验车间内,身着蓝色工装的测试人员操作着设备,模拟各种电梯运行情况。“在这里,我们能够依据国内和国际标准,对《电梯型式试验产品目录》规定的26个品种的整机、安全保护装置及主要部件进行型式试验,测试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层门耐火试验等,产品覆盖率达到92.8%。”中心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市场准入、标准制定等方面,我国不断优化、调整电梯相关行政许可,提高对电梯生产企业设计、试验能力的要求,完善整合现有的电梯安全技术规范,理顺电梯相关法规和标准关系,进一步为电梯安全奠定了基础。

应急救援以“智”取胜
  离开忙碌的车间,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特检院的特种设备96333应急处置中心。如果说之前的电梯安全测试偏重防患未然,那么这里的服务则重在解燃眉之急。
  闷热、黑暗、无助……经历过电梯故障的人,很难忘记被困在狭小空间的焦虑。以往,由于电梯故障报警、紧急通信等技术相对落后,救援速度往往偏慢。老人、儿童以及病患人士一旦遭遇电梯故障,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探索实施电梯智慧救援,让广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智慧救援究竟“聪明”在哪儿?首先,针对定位故障电梯地点的问题,96333应急处置中心可通过智慧救援电子地图实时定位故障电梯,直接向维保单位派发电子任务单,实现就近救援。
  其次,在智慧监管装置的监控下,电梯能够实现困人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将电梯困人的信息匹配后传送至96333平台。与人工接警处置相比,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在原约14分钟基础上进一步缩短2分钟以上。
  最后,一旦遭遇故障,智慧电梯能通过现场视频语音,对被困人员进行自动安抚,同时发送救援人员路径轨迹链接,有效缓解被困人员的恐慌情绪。
  应急处置中心主任张文介绍,电梯救援的智慧化,构建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目前,联网接入96333应急处置平台的智慧电梯已达1.4万部。平台自运行以来,已实施电梯困人、故障应急处置7.1万起,解救被困人员近8万人次。

电梯“参保”服务民生
  据统计,近15年来我国电梯数量年均增长15%。截至2018年底,国内在用电梯保有量已达628万台,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
  与电梯总量大幅增长相对应,分布在千千万万社区内的老旧电梯也逐年增加。电梯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难、维保行业监管难、大修费用落实难、使用管理规范难等问题日渐凸显,影响了百姓的乘梯体验和安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指出,要运用市场分担风险的机制,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将会同银监会及保险公司,积极推广电梯责任保险制度。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积极推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实践探索,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纷纷开展了创新尝试。
  2015年南京市开启了电梯责任保险工作,目前已开始推广“第二代”电梯责任险,不需要住宅小区居民支付任何费用,并坚持“补偿在先”“小额快付”原则,最大限度保障了居民利益。
  杭州市推行了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的“电梯养老保险”试点,电梯报险后采用“先修再赔”模式,解决了过去碎片化电梯维保带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疾不治、大病难医”问题,大幅提高了维保效率。
  广东省实施了“一方参保、多方受益”的统保模式,解决了传统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范围过窄、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赔付等问题。
  随着社会公众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为电梯“参保”的地区在逐渐增加,电梯管理和维保工作不断强化,群众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
  做“体检”、增“智慧”、上“保险”……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电梯安全保障工作正在探索创新中不断进步。特种设备工作者为民服务的初心,浓缩在保障百姓“上下”平安的不懈守护之中。

□本报记者 李 晶

版权所有: ©中国工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邮箱:info@gongshang.org
政策指导:国务院办公厅、中国国家工商总局
主办单位: •中国工商服务中心
总部地址:中国香港湾仔谢斐道218号谢斐大厦5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的网站浏览效果,请尽量使用Chrome内核浏览器或者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