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并不优越。从地形看,北京的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特殊的地形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从生态家底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沙尘暴、雾霾、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70年来,北京就是在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改”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据北京观象台沙尘资料统计分析:20世纪50年代北京沙尘天气最严重,春季沙尘天数平均多达26天;90年代以后至21世纪初,沙尘天数明显下降,在5至7天;2010年以后平均沙尘天数降到3天左右。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北京在2017年完成国家“60微克”目标后,2018年PM2.5浓度降至51微克/立方米,2019年上半年降至46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方面,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河流、湖泊水质稳步改善。
自“十一五”时期国家考核以来,北京市连续3个“五年减排任务”均在全国最先完成,特别是在2017年提前动态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基础上,2018年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幅度进一步扩大。
2018年与1980年相比,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提高到43.5%,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1%提高到48.4%。全市建有自然保护区21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42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6.1%。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在“良”的等级,并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 杨学聪 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