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心无界,山高人为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每一个怀有伟大梦想的中国人心中,总会有那么一座梦想的山峰,无论多高多险,都会让人倾尽全力而去攀登、去征服。
两次登顶珠峰,铸就攀登精神
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攀登者心中的圣地,而与攀登珠峰有关的“小人物”和“大事件”更是枚不胜举。然而,有那么一群攀登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与登顶珠峰结下了不解之缘,写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历史和英雄事迹。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以至于人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外界认为的不可能,不屈艰难、勇于挑战的中国人在1960年从“人类无法逾越”的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第一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最高处。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始终对我国成功登顶珠峰存在怀疑之声。
为了破除“1960年中国人是否登顶”的争议,在体育领域彰显形象和民族精神,寄托国人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时隔15年后,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再次向珠峰发起冲刺,第二次完成了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这一次,中国登山队还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在“不可逾越”的岩石路段首次安放了被称作“中国梯”的金属梯,并将书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的红色觇标竖立在珠峰顶上,成为中国登山队北玻登顶珠峰的“铁证”。
他们怀揣着赤子之心,肩负着祖国的重托,用血肉之躯承受着超越生理极限的挑战,创造了一段不朽的雪峰传奇,诠释着坚韧不屈、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正是这种攀登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展现了笃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意志,增强了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创作时代精品,勇攀文艺高峰
如今,攀登精神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淡漠,而是历久弥新,得以传承和发展。每一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肩负不同的使命,怀有不同的愿望,在各行各业攀登着属于自我的梦想高峰,展现着永不言弃的中国精神。
作为“文艺攀登者”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推出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精心创作出影片《攀登者》。
该影片以1960、1975年中国人两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改编而成,用“影像的力量”追忆英烈致敬英雄,弘扬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凝聚了上影几代人坚守高质量创作的心血。
为了真实再现中国登山英雄们勇登珠峰的事迹,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挑选,再到实际拍摄,创作团队到西藏亲身体验、实地取景,力求以最真实的画面、最真挚的情感、最真情的语言去还原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让影片真正成为一部讲述攀登精神、传承攀登精神、弘扬攀登精神、践行攀登精神的文艺精品,一部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
《攀登者》填补了国内登山题材影片的空白,以东方叙事的美学风格,讲述了共和国几代登山人的英雄故事。致敬登山英雄,也是在致敬新中国不断前行中的各行各业的攀登者。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需要所有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攀登。
正是借助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让中国人的攀登精神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能够在一次次时代变革中历久弥新,成为我们民族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滋养。
新时代新发展,勇攀新高度
70年来,中国桥、中国路让“天堑变通途”,让中国有了“当惊世界殊”的“中国跨度”,攀登上了世界桥梁建设高峰;
70年来,中国高铁、中国超级计算机跑出了世界第一的“中国速度”,让中国攀登上了世界速度建设的高峰;
70年来,中国探钻、洋底下潜镌刻下一个又一个“中国深度”,让中国攀登上了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峰;
70年来,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让中国有了航空航天的“中国高度”,攀登上了世界探索宇宙的高峰……
一项项中国成就,一个个中国标准,一次次中国发展,无不呈现着伟大的中国式创新,彰显着伟大的民族攀登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攀登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因为怀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许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