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推荐文章
工商税务
1元钱,解了垃圾治理“老大难”
2019-09-10 08:24:00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的分类垃圾箱。经济日报 记者 曾诗阳 摄

  “政府投资把池修,垃圾分类往里丢;塑料纸壳可回收,卖点小钱打豆油;电池药瓶有毒害,千千万万入黄袋……”罗朝运是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龙鹄村党支部书记,早在2011年就编出这套顺口溜,引导村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如今,这个顺口溜已成为村民每日践行的垃圾处理指南。

  “以前村民没有环保意识,垃圾随手倾倒。”罗朝运说,“村民大会开了好多次,建议提了好多条,就是没有顶用的。村民抱怨恶劣的生活环境,却不改乱扔垃圾的毛病。”

  转机出现在2011年3月份,丹棱县在龙鹄村试点,推行生活垃圾“两次分类、源头减量”做法,探索“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模式。

  “农村垃圾散、杂、多,在源头做减法是性价比最高的垃圾处理方式。”丹棱县县长黄秀航介绍,“两次分类”是指村民初步分类和垃圾清运承包人二次分类。村民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后,再由垃圾清运承包人对倾倒池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处理。“通过两次分类,待处理的垃圾减量达60%。其余的40%交由县里进行统一清运、集中处理。”黄秀航说。

  垃圾清运承包人谁来当?龙鹄村召开垃圾承包公开竞标大会,村民都可以投标,出价最低者中标,签订承包合同,成为垃圾收运和公共区城常态保洁的责任人,每天按时将全村垃圾池中的垃圾清理干净。

  承包人的薪酬由全村每人每月缴纳的1元钱“卫生费”来支付,差额部分由村集体资金补齐。

  “可不要小看这1元钱,它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责任心。”黄秀航说,“通过公开竞标,实现了承包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通过收取1元钱,实现了村民从‘要我监督’到‘我要监督’的转变。”

  1元的卫生费撬动了农村垃圾治理“老大难”问题,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形成了有效的三方监督机制,共同维护村容村貌。“现在乱倒垃圾的现象很少出现了,村里总是干干净净的。”黄秀航说。

  黄秀航说,垃圾处理经费采取“村民交一点、村集体收入担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方式,与之前的垃圾处理方式相比,每年可为县财政节省垃圾处理费用超过15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降低垃圾收集和运转硬件设施建设费用,丹棱县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以邻近的3至15户为一小组,修建一个联户定点倾倒池,并在每1至3组的中心位置建一个联组分类减量池,用最低成本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难、减量难、保持难问题。

  截至2018年底,眉山全市农村保洁人员总数突破1万人,配备保洁人员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主动交纳卫生费年均在2000万元以上,走出了低成本、高适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经济日报 记者 曾诗阳)

版权所有: ©中国工商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邮箱:info@gongshang.org
政策指导:国务院办公厅、中国国家工商总局
主办单位: •中国工商服务中心
总部地址:中国香港湾仔谢斐道218号谢斐大厦5楼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 为了更好的网站浏览效果,请尽量使用Chrome内核浏览器或者极速模式浏览本网站。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