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世界各处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在更深层次上给全球价值链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日前举行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中文版)发布会上,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生动样本。
首先,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坚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40年。40年前,当国门初开的时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对外开放不单是中国的选择,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对所有国家的共同要求。沿着邓小平对全球大势准确判断基础上指明的发展方向,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逐步开放市场,利用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修改完善国内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国际多边与区域合作,适时开启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的40年。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2013年~2015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稳居世界第一,进口稳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二。高铁、船舶、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成为一张张“中国制造”新名片。
4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吸收外资已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过去5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超过2800家。外资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不到3%,但提供了1/1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1/5的税收、1/4的工业总产值、近1/2的进出口。
40年来,中国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从农村转移了2亿多剩余劳动力,城镇化率超过50%。目前,中国外贸直接间接带动1.8亿人就业,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通过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国民收入得到提升,中国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
再次,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40年。40年来,中国从被动参与到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枢纽之一。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提到,2002年~2008年是全球价值链扩张的全盛期,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获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逐步实现制度性开放,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全球价值链中。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价值链活动迅速反弹,其贸易值占到全球贸易的70%。据统计,世界三个相互关联的生产中心分别在美国、亚洲和欧洲,中国则是亚洲中心的主要枢纽。中国外贸总量占全球比重从1978年的0.8%提高到2016年的11.5%,2017年对全球贸易的增长贡献率超过20%。陈德铭表示,中国从过去的“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等被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到现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每走一步都是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和可能出发,所有的成果都是在开放中取得的。
40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日益成为影响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因素。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迈入净资本输出国行列。截至2017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4万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国外建立了99个经贸合作区,投资32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7万个就业岗位。在非洲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100多个,建设的埃塞东方工业园等园区填补了许多非洲国家的工业空白。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打造APEC“中国印记”,提出G20“中国方案”,贡献金砖“中国智慧”。“这些努力,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塑造和引领全球价值链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德铭强调,我国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地估计自己,更要开放、学习、包容,一定要注重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