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山东寿光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寿光市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科技、生态和安全农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健全蔬菜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大棚“两改”,以及智慧农业建设等工作,全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来到寿光纪台镇方东村采访,看到方东农业园区内38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已全部投产运营,棚内作物长势喜人。方东村创新运用“村企联建”的运作模式,由方东村委会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投资1660万元,建成了占地185亩的方东农业园区。目前,园区各项配套设施完备,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基质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稻田镇崔西智能大棚示范园区,菜农崔江元在家里看到棚里温度达到40摄氏度,拿出手机,轻点一下就实现了棚内温度调节。“我们村示范园区里的大棚全部使用自动卷帘、温控、喷药、补光和水肥一体化、手机远程控制等智能装备,大棚变成了蔬菜工厂。”崔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近年来,崔西村大力推进大棚“两改”,全村1200亩土地全部建成最新的第七代大棚。
大棚“两改”工作是寿光市蔬菜产业二次创业、再次提升的关键,2016年以来,寿光市已建设“两改”区8万亩,新建大棚15000多个,其中100亩以上集中连片“两改”园区130多个,通过大棚换代升级,提高了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串串小西红柿映红了农民的笑脸,一畦畦绿葱葱的豆苗长势喜人……在寿光市田柳镇,丰收的喜悦随处可见:唐家村的贝贝小西红柿有了自己的品牌“大唐御园”,远销“北上广深”;一年净收入30万元的豆瓣大棚在李家庄村“屡见不鲜”,且在该村四周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田柳镇着力特色培育农产品,大力发展品牌化农业,新注册了“大美北岭”樱桃、“大唐御园”西红柿、“果德农庄”系列水果等农业品牌8个,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在纪台镇镇武村六叶圆茄生产基地,村民王洪亮正在对棚内圆茄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现在确实省时省力了,道路好走了,种的茄子也有自己的商标了,价格比以前高了很多。”王洪亮说。
为改善群众生产条件,纪台镇镇武村投资80多万元,硬化了3条生产路;投资20多万元,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等滴灌设施。他们还注册了“弥河”牌六叶圆茄商标,在市场打响品牌,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高端、智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寿光市始终把农业现代化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双王城生态园区,诗意田园生态农场项目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该项目以“生态农场”与“诗意田园”为主题,总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占地面积550亩,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休闲垂钓区、露天赏花采摘区、育苗区、智能温室采摘区、无土栽培大棚种植区、拱棚种植区、莲藕种植区和工厂化水产养殖区,配套建设休闲观光生态长廊、农场雕塑、乡愁苑等景观小品,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
在洛城街道,一个高端农业板块中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项目初现雏形。“项目以实现蔬菜产业智慧化为功能定位,引进、展示、集成国内外前沿的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打造全国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测试推广中心、标准输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区,推动寿光设施农业继续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优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单保江 管 斌 通讯员 黄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