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中美贸易战经历了不平静的30天。中兴禁售、潜在云计算“301调查”等阴云下,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产业界的深刻思考。对于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战最好的方法无疑是以更大的勇气与决心,投入到技术与产业升级之中。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崛起中的“阵痛”难以避免,但也更坚定了科技自强的决心。
科技成为竞争核心
从传统货物贸易,蔓延至知识产权、市场准入;从对单一产品采取“双反”关税等贸易救济措施,升级为大范围征收高关税、加紧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科技正日益成为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日表示,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高科技领域的贸易投资设限,“说到底暴露了美方‘只能我有,不允许你有’的霸权心态。”“你在中国生活可以看到,苹果手机这样的产品随处可见,我们不觉得是威胁,但在美国如果有人买了华为手机,在美国的一些人看来就成了威胁到美国安全的重要事态。”她反问道,“作为世界上头号强国和科技强国的美国,难道果真已经脆弱到如此地步了吗?”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教授、贸易问题专家利昂内尔・丰塔涅认为,与贸易战相比,这是一场已经开始的技术战。特朗普在此关注的是美国经济的另外一部分:创新。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全球价值链分工决定了中美贸易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以加工组装方式向全球输出商品。根据中国商务部2017年5月《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总体上双方互利共赢。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益巨大。
自2008年以来,中美两国产业间的贸易虽然依旧以互补性为主,但竞争性显著加强。中国大力投资于战略性技术领域,产业转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在世界100强内,中国在家电、通信设备、互联网等领域已经拥有一席之地。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中国寻求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的突破。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表示,美国将征税目标锁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除了有平衡贸易逆差的目的之外,“更根本的意图是削弱‘中国制造2025’计划,延缓中国高速发展的速度”。
“阵痛”中实现科技自强
美国科技公司被夹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退两难。高通被美国政府当作与中国科技竞争的棋子,然而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2017财年高通收入的65%来自于中国业务。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崛起中的“阵痛”难以避免,但也更坚定了科技自强的决心。
中美“芯”战爆发两天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IP Core是基础芯片能力的核心,进入IP Core领域是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花费几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但是张建锋认为,在面向未来的一些领域,中国与原本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以城市大脑、智慧城市为代表的物联网就带来了新的芯片需求,这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中国有8亿网民,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来说,犹如坐拥在数据宝库之上。超级电商们成为云计算的领先者。“中国云计算市场已经发展到了深入阶段,电商平台发展云计算有天然的优势。”京东云事业部总裁申元庆说,云计算一直是支撑电商信息系统的基石。4月20日,京东云启用了全新的品牌形象,标志着将全面发力云计算市场。“随着技术转型,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布局,继承超级电商DNA的京东云也必将成为超级云商。”
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工智能AI科研人员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中国有460万刚刚毕业于科工专业的研究生,人口只有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在这个数据上与中国相比,只有其八分之一的量。
传统的制造企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产业的做大做强是历史必然,目前中国品牌正加速转型升级,不同于上一个黄金十年,新一轮竞争中国品牌要弯道超车,需要高端品牌、产业创新等所组成的新型竞争力,这离不开智造、品牌、自主核心创新等核心要素。”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近日对记者表示,以“一带一路”为依托,2017年志高实现营收107.365亿,同比增长15.4%,海外市场同比增长9.7%,其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志高所占的市场份额为10%左右;在欧盟市场累计销量排名第三;对美国出口量持续三年翻番,2017年实现同比增长140%。
造芯之路群雄竞起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表示,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阻碍中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步伐。
近几年中国芯的进步有目共睹。其中芯片设计在2017年全球市场份额只有7.78%,但增速达到26.1%,并且在政策东风和资本高投入下,还在保持高速增长。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AI芯片或将是中国产业界弯道超车的机遇期。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近日表示,经过多年创新攻关,国产芯片细分领域实现较大突破,对关键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细分领域,国产芯片支撑下游应用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以移动智能终端芯片为例,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等开发的移动处理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有力支撑我国移动通信终端迈向中高端。同时,国产芯片对关键领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位于产业链高端的设计环节,境内设计业规模从2014年的104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98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设计质量不断改善。
毫无疑问,中国的芯片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成立了国家级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制造2025》对集成电路发展做了详细的规划;今年全国“两会”,集成电路更是被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五大产业这首。
政策东风之下,产业链上一片沸腾。除了阿里巴巴,紫光展锐也在上周宣布,旗下全系列智能芯片都可支持Andriod Go版本,近两年紫光集团正在大手笔布局芯片领域。小米也在2017年推出自主研发手机芯片澎湃S1。而华为早在2004年就着手研发自主芯片,目前其旗下海思麒麟芯片支撑着华为手机飞得更高。
科技产业有自身的规律,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坚持不懈的深入研发。迎难而上,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做到不管“狼来了”还是“狼走了”,都能从容应对。 (北京晨报记者 刘映花 焦立坤)